首页-利澳注册-首页
首页-利澳注册-首页
首页/超越娱乐平台/首页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4-02-26 16:47   文字:【】【】【

  首页/超越娱乐平台/首页2023年9月20日,“钻石价格暴跌30%,俄罗斯钻石商Alrosa停止销售,以维持市场”的文章登上各大信息平台热搜。而就在一个月前的8月,搜狐新闻转发“扬子晚报”题为“59.8元证书包装钻戒热销10万”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记者发现月销超10万网店,其商详介绍显示“材质为S925银镀7层18K金”,0.5克拉、1克拉、2克拉的售价分别为29.8元、39.8元、49.8元,如果需要“某品牌专柜包装”,则需要在此基础上再增加20元。客服表示,需要购买“某品牌专柜包装”才能定制“线元专柜包装含证书,颠覆了人们对钻石的高价格认知,我们当然知道此莫桑石非真的天然钻石或培育钻石。但也不由得好奇,是什么导致这一消费趋势的兴起?以及钻石价格的下跌,真实的钻石消费价格如何?钻石行业经历了什么样的风云历史,又将在未来,出现哪些可能的消费变革呢?接下来,让我们走进钻石产业的世界。(全约12500字)

  严格来讲,钻石是经过打磨的金刚石(Diamond),又称金刚钻,其熔点约为3550摄氏度,密度3.5克/立方厘米,莫氏硬度10。因此,未经加工打磨的钻石应该叫钻石矿、金刚石,或钻石原石,也常被业内人士称为毛钻。上过中学物理课我们就知道,天然钻石矿是在地球深部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晶体(化学式:C),也是目前已知的最硬的一种自然物质,它跟石墨一样均为碳元素,二者互称“同素异形体”,差异仅在于碳原子间的结构。从用途上看,全世界的天然钻石矿中,宝石级占15%,近宝石级占38%,这些通常被加工成钻石用于钻戒等首饰或饰品,流入消费领域。其他的工业级占47%,这类主要作为切割、研磨料、光电器件等工业领域使用。长久以来,真正带热钻石的还属消费领域的首饰(含钻戒)、奢侈品装饰,经过多年来从钻石矿开采商、到下游经销商多年的市场教育、营销宣传,已经让其家喻户晓。

  世界最早有关钻石的文献出现于公元前4世纪,旃陀罗笈多时代的梵文史诗《摩诃婆罗多》(梵文Mahabharata)中,就已出现对钻石(梵文Vajra)的描述,产自印度的钻石已销往古巴比伦、埃及等世界各地。公元前300年代,侨胝里耶(梵文Kautilya)所著的《政事论》(梵文Arthasastra)中提到“钻石能在盘碟上划出痕迹”。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的《旧约·出谷记》中描述了大祭司的胸甲上镶嵌着来自印度的钻石。

  中国最早的有关钻石的记载最早见于南朝宋时期(公元420年-公元479年)刘道荟所著的《晋起居注》:“咸宁三年(公元277年),敦煌上送金刚,生金中,百淘不消,可以切玉,出夭竺。”的记载,此“天竺”即古代的印度。此后在唐代(约公元600年代)李延寿所著的《南史·西南夷传》中也有“天竺迦毗黎国,元嘉五年(公元428年),国王月爱,遣使奉表献金刚指环、勒金环诸宝物”的记载。钻石在中国古籍中通常被称为金刚钻、金刚石、金刚。直到1730年,陈伦炯所著《海国闻见录》才出现了“钻石”一词(小西洋……以金为币,钻石为宝。)此后,“钻石”一词才逐渐流行起来。

  从钻石的文献记载历史看,印度可能是历史上最早有记录的钻石产地之一,代表性的产地就有戈尔康达(Golconda)地区,当时Golconda城堡就出现了钻石交易市场。随着贸易发展,早在亚历山大东征与古罗马时代,钻石便已开始出现在欧洲,当时的欧洲人普遍认为,这些钻石可能产自印度。印度钻石矿时期,在开采出来的钻石中,超过一定大小的归统治者所有,其他的由本地钻石商人收购,运往欧洲的钻石则由欧洲钻石商人向印度本地钻石商人收购。这一时期,运往欧洲的钻石都是较小的钻石,较大的“名钻”往往被印度本地统治者拥有,比如1304年发现的重191克拉重的“光明之山”(Koh-i-Noor)钻石,就曾辗转落入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手中,将它磨成重108.93克拉的钻石,镶在女王的皇冠上。

  自15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各国开启了长达数百年的海外探险和殖民。1730年前后,葡萄牙开启在巴西的钻石贸易,并逐渐形成垄断。1753年左右,随着巴西钻石的产量开始下降,葡萄牙对巴西钻石产业的合约化垄断也在1771年最后一份钻石合约结束后中止,改由葡萄牙政府直接控制,随即进入“皇家矿业”(Extracção Real)时代。“皇家矿业”时代,葡萄牙对巴西钻石的开采与贸易的垄断更加严格,但仍旧大体遵循合约化垄断时代的管理模式,而葡萄牙对钻石的囤积以控制钻石供给的方法也在此时得以加强。然而,因为法国大革命带来的欧洲局势动荡,葡萄牙政府不得不向欧陆银行家借款,之后只能以巴西钻石还债。因此葡萄牙政府继续强化对钻石产业的垄断,于1808年成立巴西银行(Banco do Brasil)完全垄断钻石产业,直到1829年巴西银行破产清算,巴西钻石产业的垄断模式才宣告终结。

  1866年,南非金伯利发现第一个南非钻矿,紧接着,1869年,人们发现了重83克拉称为“南非之星”的大钻石,从而掀起一股史无前例的寻矿热潮。南非钻石矿时期,诞生了对世界钻石产业领域的垄断企业-戴比尔斯。此后,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均发现了大量的钻石矿,成为了重要钻石生产国。

  从考古和人类发展历史视角推测,早在人类社会发展早期,偶发性发现一些具有独特外观和性能的天然矿石,如俗称硬玉的翡翠(主要成分为钠铝硅酸NaAl(Si₂O₆)、红宝石(主要成分为氧化铝Al₂O₃)、蓝宝石(主要成分为掺杂少量钛(Ti)和铁(Fe)杂质的氧化铝Al₂O₃)(今俗称刚玉)常被当作宝石。金刚石或其加工品钻石(主要成分为C)也是其中之一,因为其极具稀缺性和物理性能,不仅有一定的切割应用,也成了代表权贵权力与身份的象征,就有在皇冠、权杖、法杖、法器上镶嵌红宝石、蓝宝石、绿宝石等天然宝石以代表权威的传统。比如早期良渚象征王权的玉琮、唐代公主凤冠上的红宝石、维多利亚女王皇冠上的钻石等中西方古代王朝的权利装饰应用。对稀缺性宝石价值的追求逐渐形成了人类的一种文化传承,这为工业化后人们对钻石的喜爱卖下了伏笔。有关钻石产业最早的记载来自印度孔雀王朝时代(约公元前324年到约公元前187年)的《实利论》(Arthaśāstra),其中提及进行钻石贸易的商人需要向国王缴税。此后随着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逐渐在世界各地的高消费阶层流行起来。

  虽然钻石的商业消费具有悠久历史,但进入大众视野,并形成消费潮流,并长期维持垄断利润,则是商业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而钻石矿的开采,基本伴随着欧洲野蛮的亚洲、美洲、非洲殖民历史,是人类不可忘却的记忆。尤其是南非钻石矿开采期间,开启了近代人类钻石的产量暴涨及供应垄断的先河。

  南非的钻石发现出于偶然。19世纪,欧洲殖民主义进入规模化发展,大量英国人前往非洲通过暴力抢夺原住民的土地资源,经营农场、开发矿产[1]。1866年,一位农民的儿子在南非开普敦殖民地Hoptown的DeKalk农场附近的奥兰治河畔发现了第一枚钻石,这枚并不被农民看好的钻石,经过商人转手在伦敦获得高达500英镑的估价。随后,又一枚80克拉的钻石,被一名农场雇员发现,范·尼凯克用500头羊、10头牛和1头马将其买下,以1.12万英镑价格卖给钻石商人,此后,这枚钻石在伦敦以2.5万英镑售出后。从此,开普敦瓦尔河畔吸引了无数钻石商人、挖掘者前往淘钻。

  1869年,布尔人在瓦尔河以南20英里处的自然盆地发现了钻石,这些钻石刚好位于阿德里安·范·威克(Adriaanvan wyk)所有的6000英亩农场,旁边一个面积为14434英亩的布尔特方丹农场(Bultfontein)也发现了钻石,再往北2英里另外一个农场属于约翰尼斯·戴比尔(Johannesde Beer)和他兄弟沃鲁齐格特(Vooruitzigt)所有,这三块合计占地58平方英里,成为世界最著名的钻石产地。但由于开采收益不佳,人们开始回到河床附近挖掘。1870年底,人们开始重回这块地进行钻石挖掘,约翰尼斯·戴比尔(Johannesde Beer)接受伊丽莎白港商人集团6000英镑的价格,出手了他16400英亩的沃鲁齐格特农场。

  1870年,一位英国牧师的儿子,17岁的塞西尔·约翰·罗德斯(Cecil John Rhodes)因为未获得大学入学资格,被父亲打发到殖民地去“碰碰运气”,他带着姑妈索菲亚借给他的2000英镑,从英格兰来到南非和他的哥哥赫伯特(Herbert)经营棉花种植,发生在身边钻石的暴富故事就吸引了他,但冷静的他还是觉得钻石这种运气不如种棉花实际。而他喜欢冒险的哥哥赫伯特(Herbert)却不安分,于1870年放弃棉花种植,跋涉400英里前往杜托伊茨潘矿区开始淘钻。1871年11月,约翰·罗德斯(Cecil John Rhodes)抵达杜托伊茨潘农场,此时他哥哥已经获得3个许可证,那时到处是原始状态的矿场,条件极为辛苦,但收益可观。此后,因为矿区产权纷争、以及不喜欢钻石采矿,约翰·罗德斯和朋友查尔斯·鲁德经营起很多小生意,此时他更想上大学,他购置了3000英亩的农场,1873年7月,他将生意交给查尔斯·鲁德,自己回英格兰报考牛津大学。

  1873年英国首任格里夸兰总督理查德·索西爵士将戴比尔斯农场和纽拉什镇及附近片区农场,更名为“金伯利镇”(取自当时英国殖民事务大臣的名字)。1887年,巴黎钻石商人Jules Porges和两名金伯利镇商人成立了一家“好望角钻石矿山法国公司”,也称为“法国公司”,控制了四分之一的矿山。此时,矿山也开始呈兼并趋势。1880年,罗约翰·罗德斯和查尔斯·鲁德和其他几个采矿许可证持有者联合成立了辛迪加垄断集团,企图控制整个矿区。1880年4月1日,在法国金伯利矿业公司的引导下,他们成立了“戴比尔斯矿业公司De Beers Mining Company”,此后,一度有70多家公司上市,开始第二波钻石浪潮[2]。这时的淘钻热与淘金热一样,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快速扩张、无序发展的典型写照。

  1887年,南非金伯利钻石行业被两大公司统治——罗德斯旗下的戴比尔斯公司和巴纳多主导的金伯利中央钻石矿业公司。1888 年,罗德斯完成对金伯利中央钻石矿业公司的收购,成立了 De Beers Consolidated Mines Limited (戴比尔斯联合矿业有限公司),1889年,罗德斯和位于伦敦的Diamond Syndicate达成战略协议,规范了钻石的产出及维护费用,逐渐形成了垄断优势。与罗德斯同一时期进行钻石矿开采的还有欧内斯特·奥本海默(Ernest Oppenheimer),1901年,欧内斯特·奥本海默就曾表示“常识教会我们提升钻石价值的唯一方法就是使它们变得稀缺,就是减少产量。”于是他开始大规模削减了钻石产量,遣散数千名的工人,整个南非的钻石产量下降了40%,以维持钻石价格[3]。可以说,同一时期罗德斯和奥本海默都谋求获得当时的市场垄断优势。

  1902年库里南在约翰内斯堡附近发现“极品矿”,拒绝罗德斯的合作后,他转而向两个独立零售商Bernard和欧内斯特·奥本海默(Ernest Oppenheimer)出售钻石,因而削弱了范德比尔斯市场。1910年左右,戴比尔斯的钻石毛坯份额已经从90%跌倒40%。1914年一战爆发前夕,整个欧洲一片混乱,钻石市场受到极大冲击,钻石和股票市场狂跌。到了1919年一战结束,奥本海默说服南非当时的政府合作,获得了当时非洲西南的一块钻石生产保护地(占全球产量18%)。为了重新实现垄断,戴比尔斯不得不找奥本海默谈判,奥本海默同意与戴比尔斯结成联盟,但是他要求拿到股份,并进入董事会,无可奈何的戴比尔斯公司同意了。1926年,奥本海默以全部家当,通过置换股权的方式与戴比尔斯钻石公司实现合并。1929年12月20日,奥本海默坐上了戴比尔斯集团主席的位置。戴比尔斯集团再次垄断世界钻石生产。1934年戴比尔斯建立了销售机构CTC(Diamond Trading Company),利用看货会(Sight)方式销售钻石毛坯,全球有大概100个左右的看货商(Sightholders,每年数量会有些许变化),看货商分为制造商、经销商、零售商三大类,这一操作,从渠道端,使钻石毛坯成为极具龚断性的商品。

  为维持钻石垄断,戴比尔斯公司还对大规模收购世界各地新发现的钻石矿或与其进行垄断性采购合作。20世纪末的顶峰时期,戴比尔斯旗下的中央统售机构(简称CSO)控制着世界80%以上的钻石原石。CSO有足够强大的财力,将这些金刚石收购起来,待需求上升时再有秩序地投入市场,以保持价格平稳。中央统售组织共有四个交易中心, 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印度的孟买、美国的纽约、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受上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同期危机的影响,恩斯特·奥本海默四处游说,说服其他生产钻石的国家政府首脑,遵循此时普遍流行的模式成立了戴比尔斯为主的钻石生产者协会,分配生产配额。

  1939年,戴比尔斯与美国宝石学院合作,共同引入了钻石行业的首个通用钻石分级系统——4C标准,即基于钻石的切工、颜色、净度和克拉重量四大要素进行钻石评级。并不断完善。如今,钻石净度由高至低分为FL、IF、VVS、VS、SI、I共六个等级,钻石颜色由高至低分为D~Z共23个等级。钻石的切工分为切割比例、抛光、对称性三项,每项又分为EX、VG、G、F、P共五个等级。钻石分级通过塑造钻石行业的“专业性”,提高了钻石的价值感,打通了交易流通环节,为维持钻石价格提供了基础。

  早期钻石多以收藏和装饰为主,1910年代,订婚钻戒开始盛行于欧洲皇室贵族群体,此后逐渐向中间阶层流行。随着1930年经济大萧条,特别是1939年二战期间,世界经济衰退,钻石需求骤减。二战结束后,为了刺激钻石销售,戴比尔斯公司开始为钻石打广告。1947年, N. W. Ayer广告公司的文案Frances Gerety为戴比尔斯(De Beers)创作了“A diamond is forever”这句广告语,凸显了钻石的收藏价值,并与爱情挂钩。二战后,婴儿潮带动了订婚文化繁荣,钻戒节开始更深度地与爱情、婚姻深度捆绑,戴比尔斯和各大钻石零售商纷纷在影视文化大范围植入订婚戒指广告,并借助明星传播到了全世界。如1946年,戴比尔斯在百余家全国性报刊上做了整整一周描摹好莱坞电影明星佩戴的钻石物品的专栏,同时持续不断鼓励媒体在社会名流报道中展示钻石作为浪漫爱情的象征。1993年,香港奥美广告公司为国际钻石贸易公司(Diamond Trading Company, 简称DTC,为戴比尔斯旗下公司)征集“A diamond is forever”这句广告语的中文翻译,经过半年的评比,“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成功入选,从此开始中文世界的钻石广告传播。

  钻石商通过广泛赞助社会名流活动,开展艺术展览,对一些高规格或稀缺性的钻石开展拍卖,维持钻石在人们心中的高价值形象。甚至形成了不同戒指的佩戴文化(不同佩戴方式的社交礼节及意思表达),并在世界广泛传播。如早在1947年,戴比尔斯公司就曾安排讲师去全美国的高中,围绕钻石订婚戒指主题,通过学生团体集会、班级和非正式会议演讲,接触到成千上万的女孩,此后的活动更是数不胜数。也成为很多DTC品牌借鉴的营销方法。

  一般宣传告诉我们,钻石由于储量少,这是事实吗?本节我们来详细了解世界钻石的储量及分布。

  查询网络资料显示,截止2021年,全球范围内已探明的天然钻石矿储量约为25亿克拉,已生产出的天然钻石约17.5亿克拉,乍一看,仿佛距离开采殆尽已经不远,但从每年的开采量结合上有的限产来看,这一数据本身没有严谨的出处。实际上,通过近年的研究发现,地球上天然钻石线月,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发布消息,“世界最大钻石矿”波皮盖(Popigai)坑,位于西伯利亚东部,其直径约合100公里,藏有“几万亿克拉”的“冲击金刚石”,超过目前全球已知常规金刚石储量的10倍。然而由于地处极寒地区,开采难度大,加上可能担心影响钻石行业价格,以及达到宝石级别的成分比例存疑,至今未有进一步消息。

  2018年,麻省理工学院的科研团队通过声波实验,推断位于地球板块下160多千米的地方---被称为“克拉通根”(cratonic roots)的岩石最古老最不活跃的区域,有可能含有1%-2%的钻石。其中钻石储量可达到千万亿克拉,当然,这是目前技术无法开采的。截至目前,世界各地的钻石矿依然在陆续勘探中,可以说,天然钻石稀缺性一说,更多见于舆论,并没有科学依据。

  截止2021年,从国家分布上看,全世界有30多个国家拥有钻石资源。截至2020年,俄罗斯储量估计约为6.5亿克拉,博茨瓦纳储量约为3.1 亿克拉,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二位,其次为刚果、南非、澳大利亚和莱索托等国。

  截至2021年,从储量看,第一名为Aikhal矿,其位于俄罗斯雅库特地区,储量1.756亿克拉,年产量约130万克拉,隶属于ALROSA公司。第二名为AJwaneng矿。其位于博茨瓦纳南部的喀拉哈里沙漠,资源量约1.66亿克拉,年产量约为1200万克拉,为De Beers公司和博茨瓦纳政府共有。第三名为Udachny矿,其位于俄罗斯雅库特,储量约1.64亿克拉,年产量约为500万克拉,隶属于ALROSA公司。第四名为Nyurba矿,其位于俄罗斯雅库特地区,总储量约1.33亿克拉,年产量70万到200万克拉之间,隶属于ALROSA公司。第五名为Orapa矿。其位于博茨瓦纳东部,拥有1.31亿克拉资源量。年产量约1100万克拉,在2006年创了的1730万克拉的钻石开采量记录,为De Beers和博茨瓦纳政府共有。

  2010到2019年期间,钻石上游产量整体处于平稳上升期。我们以世界三大钻石生产商年报数据可知,世界钻石产量整体在逐年提高。De Beers(戴比尔斯公司) 2019年产量3090万克拉(全球市场占比22%),较2010年下降了6%;ALROSA(阿罗莎)集团 2019年产量达到3849万克拉(全球市场占比28%),较2010年增加了12%,主要由于其收购并开发了新的矿山;Rio Tinto(力拓)集团2019年产量为1703万克拉(全球市场占比12%),较2010年增加了23%。

  可以看到,截至2019年,ALROSA、De Beers、Rio Tinto三家占据了世界62%的钻石产能。而自2010年以来,世界钻石产量真题处于上涨趋势。

  (1)天然钻石年产量。根据智研咨询提供的数据,2017-2022年,全球天然毛钻年产量约分别为1.42亿克拉、1.5亿克拉、1.39亿克拉、1.11亿克拉、1.16亿克拉、1.18亿克拉。可以看出,近三年天然钻石的产量维持在较低水平。从生产量国家分布看,产量排名前五的国家为俄罗斯、博茨瓦纳、加拿大、刚果(金)、南非。以2021年为例,俄罗斯生产钻石为3912万克拉;博茨瓦纳生产的钻石为2288万克拉;加拿大生产钻石为1762万克拉;刚果(金)生产的钻石为1409万克拉。

  (2)培育钻石年产量。2018-2022年,全球培育钻石年产量分别约为144万克拉、600万克拉、720万克拉、954万克拉、2000万克拉。以2021年为例,全球培育钻石产量达954万克拉,中国占40-50%。(2020年,中国产量为300万克拉,占比41.67%;印度、美国培育钻石毛坯产量分别为150万克拉、100万克拉,合计占比34.72%;其余地区产量合计170万克拉,占比23.61%)。根据恒州诚思发布的全球钻石市场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培育钻石的年产能将达到1900万克拉。

  下图提供了2017-2021年的天然钻石产量增长趋势,可以明显看到减产的天然钻石价格维持在一定的水平,而培育钻石产量大幅增加,导致价格下降,尤其联系2023的数据,这一趋势更为明显。这侧面说明,虽然已经告别了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但天然钻石行业的限产对维持价格水平依然有一定成效。

  (1)上游毛钻价格趋势。国际钻石交易所数据显示,近三年,上游毛钻价格经历了上升后下滑的趋势。全球毛坯钻石价格较去年三月的历史高点已下跌25%,钻石行业巨头戴比尔斯近期的看货会业绩同比下跌超三成。而这一趋势到7月份依然维持下滑趋势,8月份批发价格与去年同期下跌了20%(数据见后文央视记者在深圳批发市场的采访)。

  (2)天然钻石与培育钻石价格趋势。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近年培育钻石产能的逐渐提升,2016至2020年,无论是批发价格还是零售价格,培育钻石价格与天然钻石的价格比率正在经历显著下滑。且批发价格的下滑幅度更大。培育钻石的批发价格已在2020年下降至天然钻石的近十分之一水平,而2021至2023年,培育钻石的价格下降了59%,天然钻石价格下降了约1%(参考图3),因此,推算培育钻石的批发价格已经降至天然钻石的6%左右。这对相对低成本的电商品牌零售价格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对相对高昂的天然钻石产生了很大的价格引导效应。

  (1)利润分布。钻石行业(天然钻石和培育钻石)的利润也遵从微笑曲线,其中,上游钻石毛坯生产商存在生产技术优势,毛利率普遍在50%以上;中游贸易加工商等因门槛较低,毛利率为5%-25%之间;下游零售商享受品牌溢价,毛利率普遍可达50%以上。

  (2)钻石行业中下游产业链分布。钻石的中游产业环节以印度为主。该环节主要是包括培育钻石的切割、加工,抛光,打磨等一系列过程,钻石打磨加工厂商集中在印度苏拉特,当地约70万人从事钻石加工业,包揽了全球近90%左右的毛坯钻石的切割和加工业务。下游产业的消费品牌以美国为主。全球钻石消费以美国为主,如美国的戴比尔斯旗下的Lightbox以及Diamond Foundry旗下的芮爱VRAI,包括潘多拉,施华洛世奇等。2020年,全球裸钻市场规模约230亿美元,其中美国、中国、印度、日本市场分别为120、30、20、10亿美元。

  钻石主要分为消费钻石和工业钻石量大类,本文主要探讨消费钻石的市场规模及细分现状。在消费钻石领域,可以分为珠宝首饰(如戒指、项链、耳环、手链、手表等)和珠宝类奢侈品钻石(箱包、腰带、汽车内饰等)两大类,其中,珠宝首饰占比预计超过90%。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钻石行业全景图谱》显示,在钻石消费场景中,自购自用占比约为46%,婚恋占比约为33%,送礼及其他占比约为21%。

  根据中宝协调研数据,从全球市场看,2021 年中国钻石珠宝销售额占全球钻石珠宝市场整体份额的 14.9%。从国内市场销售规模上,2021 年中国钻石珠宝首饰零售额达1001亿元,占珠宝首饰的比重为13.9%,仅次于黄金的58.3%,位列第二。

  综合海关总署和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截止2021年,中国钻石市场规模占珠宝市场规模比重为13.9%,而相比美国钻石市场占珠宝市场规模比重56.05%以及全球钻石市场占珠宝市场规模比重25.44%,中国钻石市场规模占比有望进一步上升。

  实际上,早在今年59.8元低价钻戒新闻之前,作为典型重营销的下游零售品牌企业,拥有“IDo”钻戒品牌的恒信玺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就曾于2022年经历了大规模关店、欠薪困境,至今企业创始人已成为失信被执行人,为2023年的钻石行业蒙上不容乐观的阴影。截止2023年8月,热门的钻石零售企业也普遍业绩下滑。

  虽然近三年全球整体的钻石产量维持在1.2亿克拉左右的产量水平,维持了毛钻的价格平稳,但我们也看到,生产商的库存在增加,终端销量在减少的大趋势正在变化,已经传到到批发商,2023年8月16日,CCTV2正点财经采访了深圳水贝的钻石批发企业,显示去年同期比,天然钻石价格下跌了约20%,培育钻石下降了约50%。一克拉培育钻石价格已降至2000元。

  因此,线上销售,无豪华门店装修广告费的低克拉人工培育钻石,以及搭配非贵重金属基座的钻戒,虽不至于底至几十元,但低至百元水平并非不可能。

  1954年,通用电气的“超级压力项目”负责人霍尔博士带领团队,在培育钻石技术领域取得突破,诞生了业内所称的“高温高压法合成钻石”(简称HPHT)。1952年,美国联邦碳化硅公司的科学家威廉·艾弗索运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简称CVD)让含碳的气体不断沉积在钻石籽晶上,逐渐积聚和硬化形成钻石。这是全球第一颗CVD培育出来的钻石。目前人工钻石的商业化生产主要采用HPHT和CVD两种技术路线,HPHT法在白钻生产中更有优势, CVD法则更适于大克拉、高净度毛坯生产。近三年,中国培育钻石生产和消费大幅提高,美国培育钻石饰品销售额的年复合增长率超47%,而中国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超79%,且中国是全球最大培育钻石产地,上游有年产600台六面顶压机的洛阳美钻新材料有限公司,下游有豫金刚石、黄河旋风、中兵红箭等生产企业,可预见产能即将规模化爆发,必然促进培育钻石价格下降、普及。

  如石油一样,早期的钻石上游生产商限制产量保护价格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一方面,反垄断监管在加强,1994年,戴比尔斯因涉嫌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联手操纵工业钻石价格而受到美国政府反垄断调查和制裁,戴比尔斯主动认罪,并支付1000万美元的罚款。此后数十年间戴比尔斯也多次在美国出庭,最终为保住其在美国珠宝市场的销售份额,于2006年以两亿九千五百万美元与美国政府和解。另一方面,随着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各地钻石生产量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市场竞争者加入钻石毛坯市场,戴比尔斯的钻石单一供货渠道受到了挑战。如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的钻石公司,纷纷脱离戴比尔斯,不经过中央销售组织(CSO)而销售自己的产品。中央销售组织(CSO)控制的钻石份额在下降,截至2021年末,戴比尔斯的全球市场份额已下滑至22%。在天然钻石领域,价格垄断已难以为继。

  不可否认,作为重要的销售部分,将钻石与恒久爱情的绑定非常高明,但如今随着受教育人口的增加,消费文化正在转向,人们越来越理性看待钻石的实际价值,如果从投资保值、增值角度看,钻石的实用价值决定了其实际价值,其流通价值决定了其市场价值(无数的案例显示,即便带证书的大牌消费钻石/钻戒,回收价格通常不及新购价格的10%),普通的消费钻石更是不及贵金属,换言之,正面临其他贵金属的竞争。而从符号意义、虚荣价值看,天然钻石将逐渐被培育钻石所替代,或受其影响,导致价格回归市场合理预期。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整个钻石消费还会面临更多元的工业消费品、消费观念的挑战。

  根据实验室培育钻石(Millennial Consumer Research Lab Grown Diamonds)研究,千禧一代以及Z世代对于培育钻石的接受度较高,近70%的千禧一代考虑购买培育钻石饰品,这会带动整个钻石消费的增长,而随着消费的普及,钻石在各类消费者更为可及的产品品类中渗透,将创造更大的消费市场。培育钻石的快速发展,虽距离打破现有钻石价值体系还为时尚早,但无疑从消费品类、渠道等方面开创了新的消费形式。

  19世纪以来的历史经验表明,钻石消费量和消费价格跟经济周期有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随着全世界中等发达以上经济体的社会分配差异逐渐拉大,以及阶层固化等,婚恋人群的消费逐渐减少,爱情故事的消费效用在逐渐减弱;而作为常规首饰,也面临经济下行周期购买力不足的问题。除了钻石市场本身渗透率在增加外,在经济下行周期,人们消费紧缩,虽然传统奢侈品和大件消费将少,但低价的,符合中等收入人群的悦己消费将逐渐增加,这也可以解释为何59.8元廉价“莫桑石戒指”获得巨大销量的主要原因。

  回顾历史,在推崇人文精神的社会(时期),人们鄙视物化爱情。而在人文精神匮乏的社会(时期),人们以物度情,比如,钻石商营造的“爱永恒、钻为证”的爱情宣誓一度成为一种社会化行为。在爱无法脱离“寄托物”的人类社会发展阶段,这种“寄托物”依然有生命力,只是会周期性地表现为载体或价值差异而已。

  从消费端看,经过百年的市场教育,钻戒已经成为一种消费文化,但本质而言,作为非必需品的消费钻石是一个营销大于技术的传统行业,特别是缺乏效用理性支撑的情况下,受经济周期的影响也更为严重,人为塑造的价值终究回归其本真。虽然目前钻石消费文化还谈不上遭遇严重挑战,零售价格也不会脱离批发价格的水平,但长期看,钻石消费的分层扩大,加上功能性奢侈品的消费替代等无疑会让传统钻石价格维持体系面临巨大挑战,天然钻石价格跟随经济周期浮动,整体钻石价格会在市场渗透中进一步下沉,消费也会更趋于年轻化、大众化、多元化。

  从供应端看,不包括存量市场及商家库存,如今世界天然钻石产量已维持在1.2亿克拉左右,供应量已经不再稀缺,随着各钻石产地经济不受约束的自然竞争发展需要,也让传统维持价格的产量控制策略已愈发难以继续。而随着培育钻石技术的产业化、规模化,钻石整体价格水平还会进一步下探。长期看,天然钻石虽然在特定消费群体中依旧能维持较高价格水平和消费力,但市场会越来越收窄,更大比例的钻石产能可能流向更多元应用、或更下沉的市场。这种技术进步带来趋势一旦形成,即便下一个经济上升周期到来,也未必能扭转。

  马丁.梅雷迪斯.钻石、黄金与战争[M].李柯,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22.

  蒂尔·瓦内斯特.血、汗、泪:世界钻石争夺史[M].欧阳凤,译.北京:中译出版社,2023.

  张世明.钻石折射出的反垄断法[N].中华读书报,2016-09-28(13).

  财闻网.中国、印度、美国主导培育钻石市场,中国几乎垄断全球HPHT法生产[EB/OL].

  界面新闻.数据|钻石价格“跌跌不休”,是人们不再相信爱情了吗?[EB/OL].

相关推荐
  • 首页\[名人堂注册]\首页
  • 首页/超越娱乐平台/首页
  • 万博娱乐平台-注册
  • 首页.「速盈注册」.首页
  • 首页【傲世皇朝注册】首页
  • 杏盛娱乐平台-哪个旗下的
  • 合景平台合景注册登录(集团)有限公司
  • 首页-圣耀娱乐娱乐平台
  • 星宇娱乐注册-首选登录
  • 主页!「鹿鼎注册」!主页
  • 版权所有Copyright(C)2022-2023首页-利澳注册-首页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
    友情链接: